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又将有一新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大都市!

2017-05-02 深圳梦

最近一个消息,又让深圳人刷屏了:深圳将迎来第二个机场,粤港澳大湾变身世界级机场群!其实更重要的是,世界级机场群战略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大都市群崛起!深圳“十三五”交通发展战略总目标为:建设更具辐射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航空大都市的基本目的是利用航空打破地方垄断。深圳的“双枢纽”战略,再次提前曝光,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核心国际航空大都市!


众所周知,各种交通方式里面,唯一能连接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就是航空运输,过去深圳发展的“痛点”就是航空运输,随着,国家对深圳的定位升级:国际航空枢纽功能的提升,未来深圳要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才不是一句空话。随着,深圳机场定位从“骨干机场”提升为“国际航空枢纽”,未来深圳人从家门口出发,就可以走遍全世界,不用再绕道香港广州,省事省钱又省心。


从机场群战略看深圳航空大都市崛起!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近日发布,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首次亮点。该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将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即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

规划明确其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这是对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的首次明确。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看深圳十三五规划:


2016年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

提升深圳机场国际枢纽功能


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定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这些城市将获得今后五年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巨大红利,


优化港口布局,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加快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航道建设,布局覆盖全球的航运航线网,强化深圳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优势。提升深圳机场国际枢纽功能,加快机场综合性集疏运体系建设,深化珠三角机场合作,开辟直通国际枢纽城市航线航班,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对外铁路新通道建设,积极推动赣深客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沿海客专以及深惠、深莞、深珠城际轨道等规划建设,建成广深港客专深圳福田至香港段、穗莞深城际轨道,努力建设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深中通道等战略性通道建设,建设集约化、现代化国家公路主枢纽,提升对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48条。


深圳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 

建设更具辐射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深圳交通“十三五”规划经过半年的征求意见后于4月20日正式发布,“十三五”期间,深圳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会发生哪些变化?

  据了解,该《规划》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联合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目前已通过市政府六届五十六次常务会审议,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规划》作为未来五年深圳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交通专项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建设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优化综合交通资源配置,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规划》提出,深圳“十三五”交通发展战略总目标为:建设更具辐射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公交都市,以及更具创新引领作用的品质交通城市。围绕这一目标,深圳将重点实施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高效通达的区域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主体的现代化公交都市、优化道路网功能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建设高品质宜行城市、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等七大行动。


  对于未来城市的交通蓝图,《规划》也拟定了部分量化目标。包括至2020年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期达到2800万标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国际航线达到48条;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值降低到13%以下;全市道路通车总里程约7500公里,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7.9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以城际轨道、高快速路为骨架、衔接一体的区域快速交通体系,实现1小时可达粤港澳湾区城市中心城区和深港中心城区半小时互达。

港口

  目标:到2020年,实现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8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箱。改造妈湾作业区1-4号泊位为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航空

  目标:至2020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国际航线达到48条。

物流

  目标: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76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6%;进一步提升物流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控制在3400亿元内,占GDP比重降到13%以下。

城际交通

  目标:至2020年,基本建成以城际轨道、高快速路为骨架、衔接一体的区域快速交通体系,实现1小时可达粤港澳湾区城市中心城区和深港中心城区半小时互达。加强深莞13条边界道路对接,续建新和路东宝河大桥,打通凤凰大道、广田路等深莞边界道路, 加快推进桂花路、高尔夫大道等深莞边界道路改扩建。加强深惠5条边界道路对接,新建或改建清溪至坪地公路、金辉路青松东路等深惠边界道路。

城市公交

  目标:2020年全市范围内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和就业岗位覆盖率分别提高到50%和70%以上,全市高峰期间机动化公交分担率提高到65%,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不低于50%, 高峰期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不低于70%。

道路建设

  目标:到2020年,全市道路通车总里程约7500公里,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7.9公里/平方公里。将新增自行车专用道里程600公里以上等。


制图:微信公众号“城市广州”


可以说,中国航空进入机场群时代。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期印发《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增机场136个,建成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统筹东中西部机场协同发展,重点增加中西部地区机场数量,鼓励相邻地区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合建共用机场。


《规划》指出,目前国内民用运输机场存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体系结构尚需优化、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具体来看,中西部地区机场覆盖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短板突出。


同时,现有机场层次不够清晰,功能结构有待完善;另外,部分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现有设施能力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繁忙机场和繁忙航路的空域资源紧张,航班运行受限、延误增加。

根据规划内容,未来将统筹东中西部机场协同发展,重点增加中西部地区机场数量,鼓励相邻地区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合建共用机场;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注重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规划》目标显示,2020年,运输机场数量达260个左右,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枢纽机场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支线机场投入使用。


《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展望到2030年。其中,2025年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2030年则应实现机场布局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规划》显示,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明显提高,北京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在布局方案中,《规划》要求,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到2025年,在现有(含在建)机场基础上,新增布局机场136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规划建成约320个)。

具体来看,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承担了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任务,一是增强北京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与天津、石家庄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二是增强上海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机场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互联互通;三是推进广州、深圳等地机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共同打造珠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另外,根据《规划》,国际枢纽机场及区域枢纽机场的建设任务则由各区域的省会城市或重点城市的机场承担。



扎哈哈迪德参与设计 北京新机场 1 号航站楼设计概念图



话说到此,我们不得不又一次要关注城市群了。



世界级机场群的出现,最先应该是出现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信息中。其背后的逻辑是规划世界级的城市群,必定要有世界级的机场群。特别是随着2017年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以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则直接引发社会对机场群的关注。


比如,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北京新机场、首都机场均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北京新机场与首都机场按照“双枢纽”模式,独立运营、适度竞争、优势互补。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认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是指在全球机场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机场,核心评价指标是总吞吐量以及国际吞吐量都在全球机场体系中排名前50位。


机场群应该是指以一两个空域资源丰富、流量压力较大的枢纽型机场为核心,周边联系相对紧密城市中规模相对稍小的机场辅助和新机场分担部分国内、短程航线,并逐渐辐射到更“毛细”航空网络的形态。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其实以广、深又城已形成“双枢纽”城市:广州白云机场与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与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所以,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出现,仍然是粤港大湾区对标洛杉矶、纽约、东京湾的战略目标之下。“双枢纽”是指在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也就是有两个总吞吐量以及国际吞吐量都在全球机场体系中排名前50位的机场。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或正在形成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双枢纽”城市。目测粤港大湾区除香港外,广、深仍需努力建设“双枢纽”战略,与世界一流湾区的机场吞吐量的距离尚远!


2016年全球最大机场客运量TOP50

粤港澳大湾区入围:香港、广州、深圳


2016亚洲名单中没有深圳,要加油了  



第二,伴随着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大都市群将快速崛起!广、深的“双枢纽”战略,实际上已是跨界,突破了原有的城市行政力量,这必然会带动航空都市区的建设。


说到此,我们不得不要提到,卡萨达教授为推进其新书《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航空大都市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John Kasarda)首次提出。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航空大都市。

航空与大都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得到很多人的共识。格雷格·林赛曾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表《空中城市》就认为,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大都市正在形成。它既是城市化的新模式,也是争取财富和安全的最新武器。航空大都市代表了全球城市的未来,将挑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是这场游戏的最大玩家。近期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也正说明如此。


格雷格·林赛在文章说,航空大都市的基本目的是利用航空打破地方垄断。每一座航空大都市都要同其他航空大都市竞争,就像每个金融中心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都要争夺有利地位一样。其中的原则是一样的:每一个都想成为中心的“轮毂”,没有人愿意成为周边的“辐条”。


而当下中国的机场群,应该是一种创新,重新定义了城市。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竞争,而是城市群竞争。城市群不仅是地面,更是空域!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分工与协作,那么与机场群伴生的航空大都市群,则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模式。


如此,我们才可能离世界更近,飞得更高。


原标题:每周地产评论:从机场群战略看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大都市群崛起!


相关文章:

定了!深圳将迎来第二个机场,粤港澳大湾变身世界级机场群!


  • 来源:深圳梦综合地产号(ID:wangfanghouse)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一起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